阳历,又称太阳历或公历,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。阳历的一年长度固定为365天或366天,通过设置闰年来调整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异。这种历法简单明了,使得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四季的冷暖变化。
阳历的月份结构为12个月,其中有7个月为31天,4个月为30天,2月为28天(闰年为29天)。阳历是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的民用历法,被广泛应用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交通等领域。阳历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埃及的太阳历,后来经过罗马儒略历、格里高利历的改革与发展,成为当今全球广泛使用的标准历法。
与阳历不同,阴历是基于月亮运动周期的时间计算方式,主要反映月相变化。阴历的一个月通常为29天或30天,历年长度比回归年短,约为354天或355天。阴历主要用于宗教活动等特定领域。
农历则是中国传统的历法,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特点,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与太阳年相符。农历既考虑了月相变化,又参考了太阳回归年,用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计算。
现代阳历的定义和应用,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制定日常生活、农业生产以及文化活动的时间表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