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千”的大写为仟,拼音为qiān。部首为亻,总笔画5画,五笔编码WTFH。该字专用于财务、票据等需规范书写金额的场合,例如“壹仟元整”。
字形与规范
“仟”必须使用正楷或行书体书写。禁止以“千”“阡”或其他简化字替代。其作为大写数字的组成部分,需与其他大写汉字数字统一: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佰、万、亿。财务票据中若未预印“人民币”字样,需在金额前标注人民币三字,紧接书写金额,不留空白。
应用场景
- 记账与汇款:金额书写须用“仟”替代“千”,如捌仟元整。
- 零位处理规则:万位为“0”而千位非“0”时,“零”字可省略。例:207,130元可写作贰拾万柒仟壹佰叁拾圆整(无“零”)或贰拾万柒零仟壹佰叁拾圆整(含“零”)。
- 角分书写:金额到“元”结束需加“整”(或“正”)字;含“分”时,“分”后不加“整”字。
历史与字义演变
“仟”本义为古代军制中千人之长。《史记》载“仟佰”即指千人百人之长。汉代起引申为“千”的大写,用于经济记录,如《汉书·食货志》“有仟佰之得”,颜师古注:“仟谓千钱也”。该字亦通“阡”,指田间小道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“仟佰之间成群”中的“仟佰”即指田埂。
财务规范标准
- 禁止使用简化字:“一、二、三…十”或“毛、另”等字均无效。
- 繁体字有效性:若票据使用“萬”“圓”等繁体字,仍具效力。
- 票据印刷限制:结算凭证禁止预印“仟、佰、拾”等固定字段。
朱元璋时期为防治贪腐,将数字“一、二、三…百、千”改为复杂汉字“壹、贰、叁…佰、仟”,增加涂改难度。“仟”自此定型为“千”的唯一大写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