堑怎么读音,堑字读音解析

现代标准读音

堑字普通话标准读音为qiàn(注音:ㄑㄧㄢˋ)。该读音为现代汉语唯一规范读音,见于《新华字典》及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。汉语拼音输入法键入"qian"可直接检索该字。所有现代汉语词汇均采用此读音。

多音字历史形态

堑字存在三个历史音义形态:

  • qiàn:表壕沟、挫折、挖掘义,如"天堑""吃一堑,长一智"
  • zàn:通"錾",指凿刻工具
  • jiàn:通"渐",表平缓地貌
后两种读音属古汉语通假用法,现代语境已消亡。

字形结构与笔顺

堑字结构为上下布局,部首属土部(3画),总笔画数11画。五笔编码LRFF。标准笔顺:

  1. 横(一)
  2. 撇折(㇆)
  3. 竖(丨)
  4. 提(㇀)
  5. 撇(丿)
  6. 撇(丿)
  7. 横(一)
  8. 竖(丨)
  9. 横(一)
  10. 竖(丨)
  11. 横(一)
笔顺编号:15213312121。

方言读音差异

粤语方言区读作cim3(粤拼)。该发音保留中古汉语清声母特征,与《广韵》"七豔切"记录一致。

核心语义体系

壕沟防御系统:指护城河或军事壕沟。"深堑而守"(《史记》)描述挖掘壕沟防御战术。

地理障碍象征:特指天然险阻,"天堑"专指长江等地理屏障。

挫折隐喻:引申为人生困境,"吃一堑,长一智"成为哲理谚语。

工程动作:动词义为挖掘,"堑山堙谷"记载开凿山道的工程。

常见词语组合

  • 天堑:天然险阻,特指长江
  • 堑壕:军事防御工事
  • 堑垒:壕沟与堡垒复合体
  • 吃一堑长一智:挫折教育观
  • 堑山堙谷:开凿山道工程

古文字源演变

篆书字形从土、斩声,本义为坑防。《说文解字》归入土部,释义"阬也"。战国军事文献已频繁使用,反映古代城防技术发展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