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翼是什么意思

词义解析

“希翼”实为“希冀”的误写。正确词形“希冀”,拼音为xī jì,含义为“希望得到”。该词属书面用语,承载对未来的期待或愿望。词性兼具动词与名词特性。动词用法如“希冀成功”;名词用法如“心怀希冀”。

希翼是什么意思

历史渊源

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魏志·臧洪传》:“诸袁事汉……欲因际会,希冀非望,多杀忠良以立奸威。”此处揭示“希冀”隐含非分之想的贬义语境。宋代李纲《论和战札子》以“希冀万一”批判议和派的侥幸心理,延续此批判性。明代小说《醒世恒言》中“希冀出外行走”体现中性含义,指向人物对转机的期盼。现代作家靳以在《泥路》中否定性使用“不可希冀”,强调现实困境。

与“希望”的差异

核心语义与“希望”重叠,但文学表现力更强。例如陈珠明《故乡的秋》以“埋下来年最美的种子——希冀”隐喻生命力,赋予抽象概念诗意意象。情感层次更丰富。李密《陈情表》“有所希冀”暗含非分妄想的自责,而“希望”无此深层批判。

实际应用

书面表达:高频出现于文学、历史文本。例句:“陌上花开,云暮低垂”承载梦境中的希冀。“如朝阳承载希冀”象征机构发展的使命感。命名寓意:用于人名或项目名时,寄托突破现状的愿景。例如“希冀学堂”隐含对教育变革的追求。

常见误用辨析

字形误写:“冀”易错作“翼”(拼音yì)。正确字形强调“北 田 共”结构,与“羽”部首的“翼”无关。读音混淆:需避免误读为xī yì,正确发音为xī jì。语义窄化:现代用法弱化“非分之想”的古义,侧重积极期待。例如“岂敢希冀”的古语批判性在现代散文中罕见。

“希冀”的误写“希翼”未被规范词典收录。学术写作需严格使用“希冀”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