洣字基本信息
汉字"洣"的普通话发音为mǐ(第三声)。该字由"氵"(水)部首与"米"声旁构成,总笔画数为9画。笔顺分解为:点、点、提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。作为专用地名用字,其构字法属形声字范畴。
洣水地理意义
洣水特指湘江一级支流,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,流经湖南省茶陵县、攸县,最终于衡东县注入湘江。河流全长296公里,流域涵盖井冈山地区。茶陵县古城因位于洣水环绕处,别称"犀城"。洣水四坝枢纽工程是流域核心水利设施,兼具灌溉与发电功能。
历史文献记载
清代地理文献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明确标注:"洣水在县南,源出酃县洣泉"。酃县即今湖南炎陵县古称。茶陵南宋古城墙现存临洣江段落,印证河流与城邑发展的共生关系。流域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宋代古窑群,佐证洣水作为文化通道的历史价值。
文化影响
洣水流域存续省级非遗项目3项,包括攸县打铁水、茶陵客家火龙。炎帝陵寝位于洣水源头区域,年祭祀活动吸引逾10万参与者。流域方言属赣语耒资片,保留古语词汇如"洣江"(指代茶陵河段)。地方饮食中"洣水粉"以河水制作闻名,体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