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语义
玉骨冰肌描述女性体态与肤质的高洁美感。玉骨指骨骼清秀如玉,象征坚韧优雅;冰肌指肌肤莹洁如冰雪,象征纯净无瑕。该成语融合外在形貌与内在气质,涵盖美丽、纯洁、高雅三重特质。古代文学中亦延伸比喻人品高洁,不染世俗。
语言特性
拼音:yù gǔ bīng jī(或作"冰肌玉骨",拼音 bīng jī yù gǔ)。
词性结构:联合式四字成语,属褒义词汇。
注音符号:ㄩˋ ㄍㄨˇ ㄅ一ㄥ ㄐ一。
历史溯源
早期雏形:《庄子·逍遥游》"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"奠定美学意象。
诗词定型:
- 后蜀孟昶《避暑摩诃池上作》:"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暖"
- 苏轼《洞仙歌》化用为"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",深化文学传播
文学表现
女性描写范例:
- 宋·杨无咎《柳梢青》:"玉骨冰肌,为谁偏好,特地相宜"
- 元杂剧《再生缘》:"生成玉骨冰肌态,长就兰襟蕙质心"
自然意象拟人化:
- 描绘梨花:"诗人目睹雪白梨花,玉骨冰肌,压枝欲低"
- 形容雪山:"白雪皑皑山顶,宛如玉骨冰肌仙女"
语义关联词汇
近义体系:玉质冰肌、冰姿玉骨、花容月貌、清丽脱俗。
反义对照:面黄肌瘦、粗俗不堪。
现代应用场域
人物赞美容貌气质:书面语中形容女性肌肤光洁、身形秀美。
艺术创作意象:绘画、影视塑造超凡角色形象,如"白衣女子玉骨冰肌如雪如玉"。
物品美学隐喻:宋代赵长卿《醉蓬莱》以"玉骨冰肌"喻荔枝果肉晶莹,强化珍贵特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