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汉语发音
鸺鹠读作xiū liú(ㄒㄧㄡ ㄌㄧㄡˊ)。鸺为阴平声(一声),鹠为阳平声(二声)。鸺字声母为舌面擦音[x],韵母为齐齿呼[iou];鹠字声母为边音[l],韵母为复合元音[iou]。
字形结构与字源
鸺由鸟部与休构成,休表声符。鹠由鸟部与留构成,留表声符。两字均属形声字,鸟部标识其鸟类属性。髹(xiū)的读音佐证鸺的声符一致性。
相关词汇读音参照
- 髹漆:髹(xiū)与鸺同音,指红黑色涂料工艺
- 辚辚(lín lín):类比双音节词的结构,鸺鹠为叠韵连绵词
- 跗面(fū):展示鸟类解剖术语的用字规范,如跗指鸟足关节
物种生物学特征
鸺鹠属鸱鸮科小型猛禽,体长18-25厘米。头部无耳羽簇,面盘不显著。喙基具白色髭纹,翅短圆,尾羽具横斑。昼行性捕食,主食昆虫及小型啮齿类。栖息温带至热带森林,树洞营巢。
文化意象与文献记载
《庄子·秋水》载"鸱鸺夜撮蚤",鸺即鸺鹠别称。唐代刘恂《岭表录异》称其"夜飞昼伏"。因鸣声凄厉,民间视作凶兆之鸟。苏轼《物类相感志》载其"吐雏"传说,实为育雏行为误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