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发音信息
汉字"曛"的普通话拼音为xūn,注音符号标注为ㄒㄩㄣ。该发音属阴平声调(第一声),声母为舌面擦音"x",韵母为撮口呼"ün"。粤语发音为fan1,闽南语读作hun。中古音依据《广韵》记载,反切注音为"许云切",归入平声文韵晓母。
字义解析
落日余晖是"曛"的核心含义,特指黄昏时分太阳沉落后天空残留的光线,如古诗中"夕曛"即描绘此景。该字亦直接代指黄昏时段,《玉篇·日部》明确释义为"曛,黄昏时"。引申义涵盖暮色笼罩的昏暗状态,如"曛黑"描述天色渐暗的自然现象。
字形结构分析
字形采用左右结构,部首为"日"(日字旁),总笔画数18画。右半部"熏"兼具表音与表意功能,暗示烟火弥漫导致的光线遮蔽,与"日"部结合强化了时间与光线的关联。小篆字形中已呈现与现代结构相近的轮廓。
组词应用实例
- 夕曛:王勃《滕王阁序》"烟光凝而暮山紫"的意象延伸,直指夕阳余晖的视觉画面
- 曛黄:谢灵运《晚出西射堂》"晓霜枫叶丹,夕曛岚气阴"的黄昏暮色写照
- 晴曛:杜甫《曲江》"穿花蛱蝶深深见"后日光倾泻的温暖场景
- 曛黑:韩愈《答张彻》"黄昏次汜水"后夜幕降临的渐进过程
书写笔顺指导
笔顺流程需严格遵循18画顺序:竖→横折→横→横→撇→横→竖→横折→点→撇→横→竖→横→横→点→点→点→点。重点注意右部"熏"的书写:上半"千"字变形为三横一竖,下半"灬"四点底需保持间距均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