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定义
野茫茫形容视野所及之处空阔无边,碧绿的原野辽远无尽。"野"指郊外或旷野,"茫茫"强调辽阔而模糊的边界感。
词语出处与原文语境
源自北朝民歌《敕勒歌》:"天苍苍,野茫茫。风吹草低见牛羊"。该诗描绘敕勒川(今内蒙古河套平原)的草原景象:阴山脚下,天空如穹庐笼罩四野,草原无边无际,风吹草动时显露牛羊。
词汇解析
野:原野、郊外,引申为广阔的自然空间。
茫茫:含三重含义:
- 广阔深远:如"野茫茫""天苍苍";
- 模糊不清:如"夜雾茫茫";
- 茂盛状:如"春草茫茫"。
现代引申含义
超越自然景观的描述,比喻情感、知识或状态的深远无垠。文学创作中象征自由、孤独或宇宙的宏大。
文学与文化意义
《敕勒歌》以二十余字勾勒草原壮丽图景,展现北朝民歌的豪放风格。鲜卑语译汉语的文本,成为民族融合的文化符号。"风吹草低见牛羊"动态呈现生态和谐,成为古典诗歌经典意象。
核心观点
野茫茫定义草原的物理辽阔,承载人类对自然与自由的永恒想象。该词汇的持久生命力印证简洁语言对宏大叙事的驾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