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夜书所见》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诗歌通过描绘秋夜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
原文: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
译文:秋风中梧桐叶萧萧作响,送来阵阵寒意,触动江边旅人的愁思。诗人意识到有儿童在夜色中捉蟋蟀,远处篱笆下的灯火依旧明亮。
诗歌开头两句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”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。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,寒意阵阵,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后两句“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”,转而描写夜深人静时,儿童仍在捉蟋蟀的情景。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,也巧妙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。
《夜书所见》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和儿童活动的描写,交织出诗人复杂的情感:既有对家乡的思念,也有对童年时光的怀念,更有对孤独旅居生活的感慨。
此诗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。首先,借景抒情,以景入情。诗歌前两句写自然环境,落木萧萧,寒声阵阵,秋风秋江,传达漂泊不定、凄怆落寞之感;后两句书写思忆之情,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,挑逗斗蟀。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,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。以景入情,情景交融,相互映衬,构思神妙。
其次,动静结合,以动衬静。秋风、梧叶、寒声为动,儿童挑促织、夜深篱落一灯为静,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,形成鲜明的对比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《夜书所见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,深受后人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