黍(拼音:shǔ,第三声)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。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古字形像散开了穗的成熟的黍的形象。有的字形加“水”,表示需要用水灌溉。黍是一种粮食作物,与稻类相似,俗称黄米。
黍去壳后称黄米,其子实煮熟后有黏性,可以酿酒、做糕。由于不利于消化,现在也基本上不用“黍”作为主食了。
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,被当作百谷之长。黍的成熟度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美食家和养殖业主们的首选之一。
五谷中的黍、稷、麦、菽、稻分别指:黍(shǔ)、稷(jì)、麦(mài)、菽(shū)、稻(dào)。这些作物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