翊(拼音:yì)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,起源于商代甲骨文。据《说文》记载,翊的本义是飞的样子,但在典籍中罕见此义,多用于假借义。翊字后来借用为“明日、次日”之意,现代汉语中这一意义通常用“翌”来表达。此外,翊字也通“翼”,表示辅助或辅佐。
从字形结构来看,翊是一个形声字,由“羽”和“立”两部分组成。其中,“立”表示竖立,“羽”表示双翼,联合起来象征鸟之双翼竖立起来的样子,即鸟儿准备起飞的样子。翊字的部首是立和羽,总笔画数为11画。
在拼音方面,翊的拼音为yì,注音为ㄧˋ。其五笔输入法为UNG,仓颉编码为YTSMM,郑码为SUYY。在区位码中,翊的编号为8120,统一码为基本区 U7FCA。
在词义上,翊除了表示飞的样子外,还用于表示辅助、帮助,如“翊戴”(辅佐拥戴)、“翊赞”(辅佐赞美)等词语。此外,翊在古文中还用于表示恭敬,如“翊翊”(恭敬的样子)。
翊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汉字,不仅在字形上反映了古代汉字的象形特点,而且在词义上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