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孰为汝多知乎”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《两小儿辩日》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“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?”。在这段故事中,孔子东游时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,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,而到中午时离人远;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,而到中午时离人近。两个小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的观点,孔子听了之后无法判断谁对谁错。最后,两小儿笑着对孔子说:“孰为汝多知乎?”意思是质疑孔子的知识是否真的渊博,因为连他也不能决断这两个小孩的观点谁对谁错。
这段寓言故事通过两个小孩的争辩和孔子的无法决断,表达了宇宙之大、知识之广,即使是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的道理。孔子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谦虚和实事求是,他并没有强行认为自己无所不知,而是坦诚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情。因此,“孰为汝多知乎”不仅是对孔子知识的一种质疑,也寓意着学无止境,即使是最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