醍醐灌顶的意思

醍醐灌顶,拼音为“tí hú guàn dǐng”,是一个汉语成语,起源于唐代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。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用纯酥油浇到头上,最初在佛教中用来比喻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觉悟。后来,它的含义扩展,泛指听了高明的意见或言论后,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醒悟,也可形容清凉舒适的感觉。

成语的具体出处是唐代顾况的《行路难》诗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这里的“醍醐”指的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纯酥油,因其珍贵和纯净,被佛教用来象征最高的佛法或智慧。而“灌顶”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仪式,象征着灌输智慧和启迪。

在语法上,醍醐灌顶是主谓式结构,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或宾语,含有褒义。它的近义词包括“茅塞顿开”,而反义词则有“执迷不悟”、“顽固不化”等。

醍醐灌顶这个成语,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,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,形容人们在某种启示下突然领悟或觉醒的体验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