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蝉效应:为什么做好计划也会出问题?

寒蝉效应(The Cicada Effect)是指预测时间过长,而忽略了人类行为因素所导致的偏差。这个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卡尼曼在其获奖的书籍《思考, 快与慢》中提出。顾名思义,寒蝉效应是和寒蝉有关的。寒蝉是一种昆虫,每年都会按时出现,发出尖锐的叫声。这一现象被农民利用,将寒蝉叫声作为某种行为的起始信号。但是由于气候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,每年寒蝉出现的时间都能相差一个星期。如果农民按照上一年的时间表进行计划,那么一定会出现问题。

那么,为什么做好计划也会出问题呢? 在制定计划时,我们常常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情况。但是,这些数据的来源和判断标准都是基于人类的行为和决策,容易出现偏差。寒蝉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用以说明我们在进行决策和计划时,经常会把人类的行为和偏好等因素忽略掉,并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,从而导致预测偏差。

寒蝉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,例如在金融、投资、运营等领域都有很多的实际应用。美国的华尔街经纪人也经常谈到寒蝉效应。寒蝉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,在制定计划时,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类行为因素的影响,认识到预测的不确定性,多考虑一些异常情况,尝试更加客观地对待数据,以避免预测的风险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