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少言寡语(拼音:shǎo yán guǎ yǔ)是一个汉语成语。指平时说话不多,言语极少的状态。该词由“少”“言”“寡”“语”四字构成,核心含义指向语言表达的稀缺性。中性色彩,当代常用语。
详细释义
少:数量小,不足。“寡”同义强化“稀少”概念。言与语:均指说话、言辞。四字叠加突显个体语言输出的匮乏。既形容天性内向者,亦描述情绪压抑导致的沉默状态。
出处与源流
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一章为最早书面记载:“少言寡语的赵庆田,是和他一起参的军,一起入的党。”该文本奠定成语现代用法基础。古汉语中“寡言”可溯至《礼记·内则》“慎而寡言者”,但完整四字结构属现代汉语发展。
语法功能
作谓语:他向来少言寡语。作定语:少言寡语的司机|少言寡语的男人。不接宾语,仅描述主体状态。联合式结构,四字不可拆分。
近义与反义
近义链:沉默寡言、讷口少言、缄默不语。核心共享“寡言”特征。
反义链:口若悬河、喋喋不休、高谈阔论。强调语言输出的丰沛性。
应用场景
天性描述:季羡林《我的家》中“温顺、诚实的少言寡语女孩”,指向稳定性格特质。
情绪映射:“因失恋变得寡言少语”反映心理状态对语言的影响。
文学反差:林雨《你喜欢谁》记载“少言寡语司机谈起老赵叔竟滔滔不绝”,突显情境对表达模式的改变。
文化内涵
非缺陷标签。刘亚舟《男婚女嫁》称“少言寡语是内心安宁反映”,赋予静默以积极价值。“胸中有数”强调沉默与思辨的关联性。英语译作“of few words”,回避“沉默”的绝对化表述,保留中性立场。
典型例句
运动会上,平常少言寡语的李伟一鸣惊人。
苗文珍眼中,潘翠枝的少言寡语象征内在安宁。
乾寞经营世家生意,是个少言寡语的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