雎字的读音为jū。与常见字居字同音。《广韵》《韵会》里对雎字的注音为七余切,《集韵》中的注音为千馀切,都发疽的音。在古书中,雎字的切韵读音为七余切,即按照古汉语的反切法,取七的声母和余的韵母。
雎字在《诗经》中的出现,最为人所熟知的是《关雎》一篇。关雎中的雎指的是一种水鸟,即王鴡。《关雎》是《诗经》的第一篇,古人将其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,说明对它评价很高。
《关雎》原文中提到: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
其中,关关是象声词,形容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。洲是水中的陆地。窈窕淑女指贤良美好的女子。好逑指好的配偶。参差荇菜指长短不齐的荇菜。左右流之指时而向左、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。寤寐指醒和睡。思服指思念。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。辗转反侧指翻覆不能入眠。琴瑟友之指弹琴鼓瑟来亲近她。芼指择取,挑选。钟鼓乐之指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