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茶上的茶毫,也就是茶叶芽尖上的细小绒毛,通常呈现白色或淡黄色,这些绒毛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如茶氨酸和茶多酚,对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有重要影响。茶毫的形成与茶树品种、生长环境、季节等因素有关。一般来说,鲜叶的嫩度越高,茶毫就越多。在龙井茶的制作过程中,通常要求外形扁平光滑,因此茶毫并不常见。然而,有些龙井茶仍然会附着一些茶毫,这并不意味着茶叶质量不佳。实际上,茶毫的多少和长度常被作为评定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,尤其是在嫩度较高的名优茶中。但是,茶毫的多少并不是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。茶毫的形成与茶叶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。例如,春季气温回升时,茶芽萌动,茸毛开始生长。在茶芽膨大时,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,尽管这时叶片尚未全部展开,但茸毛密度极大。此外,茶毫具有一定的储温作用,可以保护顶芽免受冻害,这与动物外表的皮毛有类似的功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种类的茶叶对茶毫的要求不同。例如,碧螺春、黄山毛峰等绿茶在制作过程中会特意保留茶毫,而龙井茶则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,通常不会有明显的茶毫。在龙井茶的制作过程中,有一个工序叫做“辉锅”,用于干燥茶叶并去除多余的水分,这个过程也会导致茶毫被磨掉。龙井茶上的茶毫是正常现象,其存在并不意味着茶叶质量有问题,反而可能是优质茶叶的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