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勃(650年-676年)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诗人,字子安,出生于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。他是隋末思想家王通的孙子,也是泽州长史王福畤的儿子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“初唐四杰”,以诗文闻名于世。
王勃自幼聪慧过人,六岁即能作文,被誉为“神童”。九岁时,他已能指出著名学者颜师古《汉书注》中的错误,并撰写了《指瑕》十卷。十六岁通过科举考试,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之一。
王勃的文学生涯颇为波折。他曾因写作《斗鸡檄》一文而被唐高宗怒逐出王府,之后出游巴蜀,创作了大量诗文。返回长安后,他曾任虢州参军,但因私杀官奴而再次被贬。王勃的生涯最终以悲剧告终,他在27岁时渡海溺水而亡。
王勃在文学上主张“立言见志”,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。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和绝句为主,风格清新,对仗工整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滕王阁序》、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,现存《王子安集》16卷,存诗80多首,文章90多篇。他不仅是一位诗人,还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,著有《周易发挥》5卷、《次论语》5卷等学术著作。
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,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。他的文学创作和主张,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