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《宿建德江》中的名句。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江暮色图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。
“野旷天低树”一句,意思是指原野空旷,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。这种景象通常在傍晚时分,当人处在空旷的平原地带,前方的视线没有遮挡物时,远处的天空和地平线连接成一片,使得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。这种视觉现象在野外旅行或户外露营时常常可以体验到。
“江清月近人”则描绘了江水清澈,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显得非常清晰,仿佛月亮和人更加接近。这种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,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。在清明的环境中,月亮的亲近更加凸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。
整首诗通过“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这四句,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,停船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,面对日暮和新愁,通过描写旷野、天空、树木、江水和月亮,表达了他的羁旅之思和内心的孤独感。
这首诗不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,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,还通过对偶句的形式,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的深远。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,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