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。这个节气的名称寓意着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
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,气温回升较快,春雷萌动,万物复苏。在农耕文化中,惊蛰承载着指导春耕播种的使命,至关重要。
惊蛰的节气特点包括打雷、气温回升和降雨量增加。春雷是唤醒万物的关键,气温显著攀升,雨水增多,预示着春意盎然。
惊蛰的传统习俗有打小人、吃梨和祭白虎。打小人是为了驱邪保平安,吃梨则是因为梨有清热润肺的功效,祭白虎则是为了化解灾厄,求得吉祥。
惊蛰在古时被称为“启蛰”,后来为了规避汉景帝的名讳改为“惊蛰”,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。惊蛰不仅是自然节气的标志,也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