淼(拼音:miǎo),在汉字中,是一个会意字,最早见于篆文。它由三个“水”字组成,象征着水流的广大。因此,其本义是指水大的样子,常用来形容水势浩大、广阔无际的景象。例如,在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中就有“淼南渡之焉如”的描述,表现了水域的辽阔。
淼字在汉字中的结构是品字结构,属于三叠字,即由三个相同的部分叠加而成。它的部首是水,总笔画数为12画。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中,淼被列为三级字,序号为7371。
除了形容水的状态,淼字也常用于姓氏、人名和地名。此外,它的异体字是“渺”,两者在意义上相近,但在使用上有所区别。1955年,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渺”定为规范字,而“淼”作为异体字被淘汰。但在2013年,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将“淼”调整为规范字,使得它在现代汉字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地位。
在英文中,淼可以翻译为“a wide expanse of water”,在德语中为“Endlosigkeit, Grenzenlosigkeit”,在法语中则是“tendue d'eau, infini”,这些翻译都体现了其广阔无边的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