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契而不舍”的正确写法应为“锲而不舍”。其含义为不断地镂刻,比喻做事有恒心,有毅力,坚持不懈。该词强调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定的决心,意指不轻易放弃,不畏艰难,以达成目标。
成语出处
“锲而不舍”源自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的《荀子·劝学》篇。原文为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 此句以雕刻为喻,说明学习与做事需持之以恒:刻几下便停止,腐烂的木头也无法折断;不停雕刻,金石也能成功雕刻。
原文释义
荀子在此篇中通过对比阐释坚持的重要性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”意指中途放弃则一事无成;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则表明坚持不懈终能克服困难。其核心精神在于强调持续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。
用法与语境
“锲而不舍”(常被误写为“契而不舍”)为褒义词,用于赞扬持之以恒、意志坚定的精神品质。其在句中多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。近义词包括坚持不懈、坚忍不拔、铁杵成针、愚公移山、水滴石穿、绳锯木断等。反义词则有半途而废、知难而退。
常见误解
“契而不舍”为常见错误写法,正写应为“锲而不舍”。“锲”指镂刻,“舍”指停止。该词与“耍赖皮”无任何关联,“耍赖皮”属贬义,形容无理纠缠的行为态度;而“锲而不舍”专指褒扬精神上的坚持不懈。
现代意义
此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,用以形容在学习、工作、事业等领域中持之以恒、永不放弃的精神。它激励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,需保持恒心与毅力,最终达成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