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冲斗牛,成语,牛指牵牛星,斗指北斗星,原指宝剑的光气直冲天际。后用来形容气势很盛。亦作“气冲牛斗”。唐代崔融《咏宝剑》:“匣气冲牛斗,山形转辘轳。”宋代陆游《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》诗:“丰城宝剑已化久,我自吐气冲斗牛。”元王元和《题情》词:“越着我气冲牛斗,恨填沧海,怒锁霞霄。”鲁迅《两地书》五一:“从前是气冲牛斗的害马,现在变成童养媳一般。”
气冲斗牛,现多用于形容豪气或不平之气极盛。例如,他慷慨激昂的演说,气冲斗牛,令人热血沸腾。该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,如《群音类选·龙泉记·家庭训子》:“志吞虎彪,气冲斗牛,大丈夫当及时出展经纶手。”亦作“志冲斗牛”。明无名氏《打董达》五折:“三位将军,乃人中豪杰,志冲斗牛,气吐凌云。”
气冲斗牛,近义词为气冲牛斗,反义词暂无。成语接龙示例:气冲斗牛 → 牛不喝水强按头 → 头高头低。造句示例: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,气冲斗牛,举青龙望忠便砍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三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