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雾迷蒙的意思

云雾迷蒙(拼音:yún wù mí méng)形容云雾弥漫导致景物模糊不清的景象。核心语义为"云雾笼罩,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"。该成语出自刘白羽1961年创作的散文《长江三日》,原文描写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景观:"两条大江……激起云雾迷蒙,波涛沸荡……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"。

云雾迷蒙的意思

语义解析

"云雾"指自然气象中的水汽凝结现象,"迷蒙"表示视线模糊的状态。组合后特指因云雾遮蔽导致景物难以辨识的自然景象,亦可引申比喻思绪不清或局势不明朗的抽象状态。其释义被统一界定为"云雾笼罩,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"。

语法特征

作为状中式联合结构成语,语法功能包括:

  • 作谓语:"晨雾骤起,整座山峰顿时云雾迷蒙"
  • 作定语:"云雾迷蒙的山谷中传来鸟鸣声"

在句法搭配中多与自然景象类名词构成主谓关系,或通过"的"字结构修饰具体场景。

应用示例

  • 具象描写:"远处的大山云雾迷蒙,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山体轮廓"
  • 意境渲染:"往事如云雾迷蒙般在脑海中浮现"
  • 气象播报:"明日清晨将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天气"

典型例句:"战士们行进在云雾迷蒙的山间小路上"。

关联词汇

  • 反义词:"云开雾散"(形容云雾消散、景象清晰的状态)
  • 近义表述:"烟雨迷蒙"(侧重细雨造成的朦胧景象)
  • 拓展词汇:"琼岛春云""杏雨梨云"(同含"云"字的四字成语)

语言特征

繁体形式写作"雲霧迷濛",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语圈保持相同用法。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属中等活跃度,常见于文学创作、旅游导览及气象报道领域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