棒槌会源于《白鹿原》中的描述,是一种荒诞的生育仪式。在小说中,棒槌会每年六月三日到六日在秦岭山地举行,形式隐秘且荒诞。通常由婆婆领着不孕的媳妇,给媳妇罩上盖脸纱布,宛如被送上祭坛的祭品。藏在树干和石头背后的男人将她们拉至暗处,完成事后,有些婆婆还不放心,引着媳妇再烧一回香再叩拜一回,再次把媳妇推到黑暗里去。这一过程中,媳妇们没有任何表达意愿的权利,被剥夺了基本的尊严,成为了纯粹为满足生育目的的工具。
棒槌会的运作模式中,男性处于绝对主动的地位,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。那些心怀不轨的年轻人,利用这一风俗肆意满足私欲,而社会对此却呈现出一种默许的态度。女性从踏入棒槌会的那一刻起,就被置于任人摆布的境地,她们的身体被随意侵犯,人格被无情践踏,仅仅因为未能完成生育这一被男权社会赋予的使命。
在传统礼教的长期禁锢下,女性早已内化了男权社会的规则,认为自己的命运就该如此。即便心中充满痛苦与不甘,也鲜有人敢站出来反抗。这不仅是个体的悲哀,更是整个时代女性群体的悲剧。
此外,棒槌在不同语境下也有多种含义。在农村,主妇用棒槌来捶打衣物,使脏水流出更快。在一些地区,棒槌被用来形容人笨拙、愚蠢,像木棍一样直、愣、呆,脑子转不过来弯。也有方言将棒槌理解为“傻子”、“笨蛋”的意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太傻,脑子不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