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夷制夷,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利用外族或外国人的力量来治理他们自己。基本含义是利用敌对势力内部的力量来对付他们自己,从而达到削弱或控制他们的目的。
这一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常见,将军们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来削弱他们的力量。在国际政治中,通过支持一个国家的反对派来实现对该国的间接控制,也是以夷制夷的策略。
以夷制夷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强调利用外部力量或内部矛盾。同义词包括以毒攻毒、以暴制暴,反义词包括以德服人、以和为贵。
魏源在《海国图志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,意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。这一策略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精英的觉醒,为后来的自强运动奠定了基础。
晚清政府在实践中开展了洋务运动,引进西方科技,建立近代化军事和民用工业,创办新式学堂,培养技术人才。这些措施标志着中国从封闭自守走向对外开放,从盲目自大转向虚心学习。
开放包容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是以夷制夷策略的重要启示。一个国家要想强大,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,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,不断推动科技创新,重视人才培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