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极圈位于北纬66°34′。该纬度线与黄赤交角(23°26′)互余,其数值由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决定。
地理与气候特征
北极圈标志着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。圈内区域获得太阳辐射量极少,冬季存在持续黑夜(极夜),夏季存在持续白昼(极昼)。圈内主要覆盖北冰洋及周边陆地,包含格陵兰岛、北欧、俄罗斯北部、加拿大北部等地区。受严寒气候影响,生物种类稀少。植被以地衣、苔藓为主,乔木罕见;典型动物包括北极熊、海豹、鲸类。
极昼与极夜现象
每年夏至(约6月22日)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极圈内全域处于极昼状态。冬至(约12月22日)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圈内全域处于极夜状态。极昼极夜持续时间随纬度升高而延长。北极点经历长达半年的极昼与半年极夜;临近北极圈的区域仅有数天极昼或极夜。
人类活动与领土归属
北极圈内陆地与海洋分属8个国家:俄罗斯、美国、加拿大、丹麦(格陵兰)、冰岛、挪威、瑞典、芬兰。区域内存在极端人类定居点,例如世界最北城市朗伊尔城(挪威,北纬78°),全年四个月处于极夜。
气候变化影响
北极圈冻土储存约9800亿吨碳,相当于大气碳含量的六分之一。冻土融化可能导致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,加速全球变暖。气候模型预测,未来数十年北极圈近半数地表植被类型将改变。林木线北移数百英里,地表冰雪覆盖减少,进一步吸收太阳辐射,形成升温正反馈。
资源与经济价值
北极圈内石油储量预估达900亿桶,可满足全球近三年需求。主要港口包括挪威纳尔维克港;格陵兰岛康克鲁斯瓦格(北纬66°33′)建有北极圈内重要机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