藁城,位于河北省西南部,隶属于石家庄市。藁城的读音为“gǎo chéng”。其中,“藁”字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紧跟在“稿”字之后,且在汉字使用中较为特殊,主要用作地名。
藁城原为藁城市,2014年9月,随着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调整,藁城市被撤销,改设为石家庄市藁城区。藁城的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商朝时期,当时这一地区以部落形式存在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藁城地区先后属于肥子国、晋国、中山国和赵国。西汉时期,这里设立了九门县,至南北朝时期,首次被命名为高城。元朝时期,经过字形的调整,最终确定为藁城。
藁城不仅历史悠久,还以其丰富的文化特色著称。例如,藁城宫面,源于隋唐时期,最初称为藕面,因其面条空心似莲藕而得名。据《马可波罗游记》记载,意大利的空心粉就是根据藁城藕面的制作方法演变而来。到了清朝时期,藕面作为贡品进入皇宫,更名为宫面,现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并远销东南亚多个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