嗷嗷待哺:一个生动的成语故事

“嗷嗷待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中国的文献,形象地描绘了饥饿时渴望食物的情景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或动物因饥饿而发出的声音,以及他们迫切需要食物的状态。

嗷嗷待哺:一个生动的成语故事

成语的起源

“嗷嗷待哺”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中的《小雅·蓼莪》一篇。原文是“蓼莪之莪,匪莪伊蒿。嗟鸠兮无食桑葚,嗷嗷待哺。”这里描述的是鸠鸟因为饥饿而发出的“嗷嗷”声,等待食物的情景。后来,这个描述被抽象化,用来形容任何因饥饿而急需食物的状态。

成语的含义

“嗷嗷待哺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发出嗷嗷声等待哺乳”。它形象地描绘了饥饿时渴望食物的情景,通常用来形容人们或动物因饥饿而发出的声音,以及他们迫切需要食物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也可以比喻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,如知识、关爱等。

成语的应用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会用“嗷嗷待哺”来形容饥饿时迫切需要食物的状态。例如,当我们饥饿难耐时,就可以说“我现在真的是嗷嗷待哺啊!”。此外,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,如知识、关爱等。例如,当我们迫切需要某方面的知识时,就可以说“我对这个领域的知识真的是嗷嗷待哺啊!”。

成语的启示

“嗷嗷待哺”这个成语,虽然描绘的是饥饿时迫切需要食物的情景,但它也启示我们,当我们有迫切需要时,应该主动去寻求满足,而不是被动等待。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,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,不断追求进步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