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教学相长”自古就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原则,顾名思义,就是教师教学生,同时学生也教导教师,达到互相促进,相互发展的目的。它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已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理论基础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教学实践中的“教学相长”是否还是真正的实践呢?这恰恰需要我们思考。
在现代教育中,“教学相长”依然具有重要意义。教育不是单向的,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。而是要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关系。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应该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。通过互相质疑,互相合作,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学习。
因此,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,要时刻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,多读书,多学习,多和学生交流,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,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与学生成长的相互发展,相互提高。这也就是实践中的“教学相长”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