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立东教授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杰出学者,自2014年回国加入北航以来,在热电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宽温域高效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材料,旨在解决能源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。
自2015年起,赵立东教授作为通讯作者,在《Science》杂志上连续发表了8篇论文,这一成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其中,他提出的“晶格素化”概念,通过降低硒化锡(SnSe)晶格中的空位浓度,显著提升了载流子迁移率,从而大幅提高了热电器件的发电效率和制冷效果。这项研究被认为是热电材料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,对于新型热电制冷材料的开发和器件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赵立东教授的团队长期专注于热电能源转换材料的研究,发现了多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高效热电材料,如BiCuSeO、SnSe、SnS等。这些材料利用层状结构的各向异性,实现了复杂耦合热电参数的协同调控,显著提升了热电转换效率。
除了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,赵立东教授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,包括2017年的国际热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奖、2018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等。
赵立东教授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热电材料科学的发展,也为能源转换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的工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为未来的能源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