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澜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bō lán bù jīng。该成语字面指水面平静无波浪,引申为局面稳定、心态镇定。语出北宋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名句:"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"
核心语义
惊字在此处意为"起"或"动"。"波澜不惊"直译即"波浪不起动",形容风平浪静的自然状态。其含义包含双重维度:
- 客观状态:指现实环境平稳,无重大变化或动荡。例:"筒子河安静的荡漾着,波澜不惊";
- 主观心态:指面对变故时保持从容。例:"她依旧语态波澜不惊,平静地回答"。
文学溯源
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通过对比手法突显该词意境:前段描写"淫雨霏霏,浊浪排空"的动荡,后段以"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"展现平静湖景,隐喻豁达心境。创作背景系庆历六年(1046年)范仲淹受贬期间,未亲临岳阳楼而据《洞庭晚秋图》所作。
现代应用
该成语在当代语境中高频出现:
- 经济领域:描述市场平稳,例:"美国投资级债券回报较2008年上涨35%,走势波澜不惊";
- 生活哲学:象征处世态度,例:"在时间的长河里波澜不惊";
- 艺术评价:用于赞赏沉稳风格,例:"他的书法波澜不惊"。
语义关联词
- 近义词:风平浪静、静若止水;
- 反义词:波澜壮阔、惊涛骇浪。
文化价值
该成语承载中国传统处世哲学,与《岳阳楼记》核心思想"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"形成互文。其精神内核强调:
个体在顺境中需克制浮躁,在逆境中需坚守镇定。例:"只有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,才能练就波澜不惊的淡定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