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洽(self-consistent),汉语拼音为zì qià,指的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,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错误的。这是自洽性的基本定义。在科学研究中,自洽性是一个基本原则,要求理论或方法建立于客观基础上,反之则基于主观,最终不可证伪与证明。一个不能满足自洽性的理论或方法是不攻自破的。
自洽、他洽和续洽构成了逻辑思维的三个层次。自洽是自身结构的完美闭环,他洽是指逻辑体系与主流逻辑体系相得益彰,续洽则是逻辑体系的恒久性。在工作中,逻辑自洽的人能够果断得出结论,而内心自洽的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。自洽是闭环,重在稳定,是一个完美的阴阳闭环,唯有自洽,方能稳固存在。
例如,在狭义相对论中,假定K'系相对于K系以速度V运动,则K系相对于K'系的速度为-V。这种关系是自洽的,因为它遵循相对性原理的假设,并未假定相对速度的大小相等。自洽性加强了对理论的信心,并等待实验来验证。
在软件领域,自洽性指的是某个理论体系或数学模型的内在逻辑一致,不含悖论。例如,一个计算机软件在各个模块、函数、功能之间对相同问题没有不同的看法,即表现为自洽。自洽性是软件测试的一个基本工具,随着新需求的引入,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自洽,从而进入新一级的自洽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