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井下石,这一汉语成语,源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柳子厚墓志铭》。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看见有人掉入陷阱或井中,非但不施以援手,反而推其下去,并投掷石头。这里的“落”字,指的是一种动作,即推落或使下坠。
成语“落井下石”在句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,含有贬义。它比喻在他人遭遇困难或危险时,不仅不给予帮助,反而加以陷害或打击,使其处境更为恶化。这一成语强调了人性中的阴暗面,即乘人之危的行为。
成语的出处,韩愈在《柳子厚墓志铭》中描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,批评了那些在别人危难时刻不仅不施以援手,反而加以陷害的行为。这一成语因此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心术不正、乘机加害他人的行为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落井下石”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在他人困难时加以打击,而应秉持互助、同情之心。这个成语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道德的普遍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