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人牙慧,汉语成语,拼音为shí rén yá huì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。它的字面意思是捡取别人咀嚼后吐出的食物残渣,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,当作自己的话。这个成语含有贬义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自己见解,只会抄袭或模仿别人言论的人。
在句中,拾人牙慧一般用作谓语或宾语。它的近义词包括“拾人涕唾”、“人云亦云”、“鹦鹉学舌”,而反义词则有“标新立异”、“独辟蹊径”、“独树一帜”等。
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晋朝时期,殷浩对其外甥韩康伯的批评。殷浩发现韩康伯在谈话中只是重复他的观点,而没有自己的创见,于是说韩康伯连他的“牙后慧”都未得,意指康伯只是模仿他的言论而没有真正理解或创新。
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有原创性,避免简单模仿或重复他人的言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