毁家纾难,这是一个古老的汉语成语,其拼音为“huǐ jiā shū nàn”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捐献所有家产,帮助国家减轻困难。它源自《左传·庄公三十年》的记载,讲述了斗谷於菟成为楚国的令尹后,为了纾解国家的困难,不惜毁掉自己的家产来帮助国家的故事。

这个成语体现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在古代,它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,愿意牺牲个人利益,甚至是全部家产来救助国家的人。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极大的忠诚和爱国表现。
毁家纾难这个成语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,它在现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它提醒我们,在国家或集体面临困难时,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典范,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。
成语的用法通常是连动式,可以作为谓语或宾语使用,并且含有褒义。例如,在《痛史》第二十五回中,就有“某等愿从众志,毁家纾难,兴复宋室”的表述。
毁家纾难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也是对现代人的启示,鼓励我们在必要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