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金融危机,也称为美国次贷危机,是一场起源于美国的重大金融震荡,迅速蔓延至全球,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。危机的原因多方面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直接原因: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及金融市场过度投机。美国政府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管制,导致金融机构涉足投机性业务,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隐患。此外,美国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推动了股市周期性繁荣和泡沫。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和滥用,以及养老保障体制市场化改革,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,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。
深层原因: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。实体经济如制造业、建筑业等衰落,而虚拟经济如金融服务业等的比重不断上升,导致经济“虚拟化”,金融业的脆弱性波及整个经济体系。
根源:20世纪80年代以来,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,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,为危机提供了制度环境。美国金融危机不仅是金融市场的问题,也是制度层面的问题。
过度负债:过度负债是金融危机的根本诱因之一。长时间的债务积累,特别是在私人部门,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泡沫和随后的暴跌。在经济增长时期,不断提升的杠杆掩盖了潜在问题,但在经济下行期间,累积的债务成为遏制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