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恬墓,位于陕西省绥德县第一中学校园内,是秦代著名将领蒙恬的安息之地。墓冢形状独特,呈馒头形,高约50余米,状似山丘。这一形状的形成,据说是由于蒙恬含恨而死,其部下三十余万将士用战袍兜土而成。墓前原有清代石碑两通,分别由清乾隆年间知州张元林和道光年间的江士松所立,但其中一通已断裂,并被绥德县文管部门馆藏。
蒙恬,作为秦国名将,其事迹在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他奉命率三十万秦军,修筑长城,逐匈奴,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据《绥德州志》记载,蒙恬墓的历史可追溯至秦代,1984年,有关部门进行了考古钻探,清理出秦代夯土层。
在文物保护方面,蒙恬墓于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61年,考古部门对墓地进行挖掘,发现了秦代的夯土层。2013年,绥德县在蒙恬墓旁修建了蒙恬公园,占地4260平方米,总投资800万元,按照秦帝国的建筑风格设计。
然而,蒙恬墓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。经过海内外蒙氏宗亲的现场查勘,发现墓冢损毁严重,多处塌陷,形状已不规则。周围环境亦受到影响,被居民住房和设施挤占。近年来,绥德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已开始关注并推动蒙恬墓的保护工作,包括清理周边杂物、植树绿化以及计划中的修缮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