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评:恶俗烂梗的背后是缺乏创造力

现如今,恶俗烂梗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常客,在网上的热销程度不言而喻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,这些“热门”“梗”大多数对于原创性,甚至可谓是缺乏任何创造力的翻版。

恶俗烂梗,不仅让人感到视觉疲劳,更引发了原创性的担忧。从某个角度来看,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「创意荒漠」。

缺乏原创性,也代表着缺乏专业性,这些“梗”往往是从游戏、动漫翻译里提取出来的特定单词或难以理解的自创语汇,加之与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混用。这都与原创、创新、创造性相去甚远。

创造是一种专业且技巧性强的工作。评比一篇好的原创作品,并不是按照创意多寡或热度高低进行的,而是主要评估原创真实性、创新意义的重要性以及文化、艺术的义务性。

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,它推动着世界向前。要想从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中脱颖而出,唯有追求更高水准的原创性和创意性。在“恶俗烂梗”盛行的网络时代,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在内容创作上展现创造力,让网络世界充满新鲜感与活力。

相关信息